一项技术收中国人55年专利费!带“血”上市的“万磁王”何时能止血
作者:黄莺
美、日争夺钕铁硼基础专利
两次“337调查”奠定钕铁硼全球竞争格局
日、美两家企业的垄断,在1998年开始了针对中国企业的第一波攻击。
日本住友特金联合美国麦格昆磁于1998年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337调查”,指控中国两家企业侵犯其各自持有的三项美国专利,这六个专利包括了钕铁硼最核心的成分和工艺专利。
国内企业当时因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的不足,涉案两家企业并未应诉,导致ITC发布了“普遍排除令”,除非得到住友特金或麦格昆磁的许可,否则违反相关专利的钕铁硼产品将不能销售到美国。
正是因为这次“337调查”,使得很多其它中国稀土企业在出口上不得不考虑专利许可问题,除了行业龙头中科三环1993年就取得了住友特金的专利许可外,北京京磁强磁、北京银纳金科、宁波韵升分别在2000-2001年取得专利许可,安泰科技2003年通过收购间接获得了台湾海恩在2000年的专利许可。
获得专利许可后,这五家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钕铁硼材料海外出口权。
此后,日立金属通过并购住友特金,获得了几乎所有钕铁硼的基础专利。
由于参与第一次“337调查”的6件钕铁硼的基础专利在2003年前后都相继过期,只有1件专利通过美国当时特殊的策略延长了有效期到2014年。根据当时第一次“337调查”的材料显示,最后一件关键专利的到期日是2014年7月8日。
日立金属为了继续贩卖专利许可给中国企业,从而控制市场。于是在关键专利到期前,2012年在美国再次提起“337调查”,此次调查针对3家开篇提到的中国企业和26家下游厂商,最后签署了和解协议23家,撤回或终止诉讼6家,没有一家对日立金属胜诉。
自此,中国八家企业获得日立金属专利许可的第一集团,能够合法出口海外。
但是中国当时最多有两百多家稀土材料企业,八家之外第二集团企业被排除在出口名单中,即使有的企业也想获得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授权。
但是,日立金属自2013年之后就没再发放专利许可。日立金属的理由也很简单,八家企业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国外的需求量。
日立金属将专利许可演化成了许可证制度。
而这也导致第二集团的企业组建了“稀土永磁的创新联盟”,甚至专利联盟,意在共同出资、共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号称“磁王”。
日立金属能够卡住中国稀土产业的咽喉,既与其不断强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有关,也与中国企业缺乏正确的知识产权应对措施有关。
一些国内企业甚至想主动获得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从而获得出口海外的许可证,而不去考虑自己的技术是不是真正用到了日立金属基础专利到期之后的后续专利,这也给了日立金属得逞的机会。
而且明确的提出,获得日立金属的专利授权,目的是避免烧结钕铁硼产品出口的潜在法律纠纷。因为这对近乎四成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的大地熊来说,至关重要。
也正是日立金属在全球推行的强势知识产权政策,使得国内企业为了维持与下游企业的关系,不得不采取买专利许可的方式来获得海外市场的入门许可证。
这一点在大地熊招股书中给出的钕铁硼行业的四大壁垒有关:制造工艺、客户认证、资金和专利。
对企业来说,制造工艺和资金都还好说,但是如果没有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就无法获得下游客户的认证,而一个稳定的客户认证则需要3-5年的周期来不断磨合。
这个事件中,值得关注的是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策略在核心专利到期之后依然能够不断接续,目前来看,已经达到了55年的保护,未来还有可能会延长。
日立金属在两次“337调查”后,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许可清单进行了策略性的专利组合替换,除了少数专利重合外,一半以上的新专利和专利申请出现在新的许可协议中。这种模式更加类似DVD、MPEG等专利池的运作手法。
不同的是,DVD、MPEG专利池是由数量庞大的专利持有者组成的,其对行业控制力形成了行业标准。而日立金属则凭借一己之力就做成了,不得不说是很不寻常的一件事,这当然也与上面提到的中国企业“自愿上钩”不无关系。
这种策略,与我们常见的医药领域的重磅药“专利悬崖”到期前,还会通过晶型、工艺等方式适当延长专利保护期限的做法还不同。医药领域的这种对到期专利的延长策略还只是在“专利”上继续做文章。
但日立金属的IP策略已经突破了“专利”这种单一形式,而是将其演化为外看是专利许可,而内在则是许可证的新形式。
这种“专利+N”的策略就突破了专利20年保护期的限制,N可以代表版权、著作权、商标等其它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或是其它类型的技术、合同文本。
实际上,在各行各业,有很多采取“专利+N”策略的企业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化,例如木地板行业的“专利+认证”、玩具巨头乐高的“专利+版权”等,我们会在后续的“如何应对核心专利到期”的系列专题中逐一给大家带来拆解分享。
而反观中国企业,目前还很难找到一家能够将“专利到期策略”玩得很溜的企业,包括已经是中国IP巅峰的华为在内。例如朗科科技在核心专利到期后,立马就面临营收悬崖。
但毫无悬念的是,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这么一家“玩IP”不逊于日立金属的企业,是谁呢?
拭目以待!
— 完 —
如您喜欢,请点“在看”